公元635年,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在风烛残年中,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这位孤独至死的英雄时年69岁。
只因为突如其来的玄武门之变,让李渊的一切都变了。
1、诋毁:被扣上”昏庸”、”草包”的头衔
玄武门之变后,遭遇李世民不断诋毁。据史书明确记载,李世民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絮乱,诋毁李渊的种种”罪行”:
“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等等。
2、架空:李渊的心腹被一一驱逐
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被李世民评论的一无是处。先是将裴寂免官”遣还乡里”,接着又将他流放到四川,活活搞死了这位李渊信任的股肱老臣。
3、恐惧:玄武门之变的恐惧阴影不散
在屠刀之下,李渊感受到了内心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恐惧,孤独、凄凉。一日之间,他的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全部死于非命,而制造这起血案的凶手,也是他的亲生儿子。这一天,唐王朝已经变天。
4、隐忍:晚年生活实在不好
被夺权之后的李渊,被迫放弃了所有权利,并在贞观三年四月,”主动”提出愿意从皇宫搬出去居住。或许是为了逃避,或许是无法忍受被监视的生活。即便住进了条件差许多的地方,仍然备受李世民监视。那段时间,连李世民自己都跑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却把李渊留在酷热难耐的地方。
5、生娃:李渊52岁以后生了30个子女
据记载,李渊总共生了22个儿子、19个女儿。李渊52岁登基之后,就生了17个儿子,外加13个女儿。看来被软禁之后,只能靠生娃排解抑郁了。玄武门之变的第三年,雨水比较少,于是中书舍人李百药就上书说,这是因为太上皇征召了太多宫女,皇宫里”阴气郁积”,才导致干旱的。于是李世民很快下了一道诏令,将李渊身边的宫人裁减了3000多人,全部逐出宫中。
6、心结:临终之前,父子之间才解开了不可言说的心结
《资治通鉴》记载李渊人生的最后光景,”一同家人常礼”,李世民给老父亲李渊敬酒祝寿的时候说:”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是遵从父亲您的教诲。”随后,李世民又和长孙皇后一起,向李渊进献了御膳和衣物。此时的父子之间才解开了不可言说的心结,难得的天伦之乐却有说不出的意味。
7、心安:看到降服蛮夷国家统一
在对抗突厥胜利的宴会上,许多大臣都来参加,李渊弹弹琵琶,李世民跳跳舞。这应该是李渊少有的开心时刻。李渊去世前的一年,宴请西突厥的使者用餐,李渊再次又感慨起来说:”如今蛮夷都降服了,这是自古未有的事情。”
8、薄葬:不期望有风光的葬礼
李渊临终之前吩咐:我死之后,就跟汉朝的皇帝一样薄葬就可以了,皇帝(李世民)也没必要太遵循古人守孝三年的死规定,陵墓也不要太铺张,一切俭约从事。这位一生奢华的父亲,临终前很识趣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9、孤独,走向最后的终点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时,他赤脚行走20多里路葬母,以致脚底磨破、鲜血淋漓。李渊一生格外看重亲情,他仁慈,却也犹豫,他将子女一个个教育成才,却在子女互相残杀中死去。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
2、《新旧两唐书》
3、《唐会要》
4、《旧唐书》
5、《史记》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