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石埠前村农产品专业市场车水马龙,一辆辆装满大姜的货车驶出,平均每天有200吨生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还有些出口到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周围大部分的姜农都在这里卖大姜。粗略估计,我们这个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在4亿元左右。”石埠前村党支部书记翟庆普说。
姜农们在采收大姜。
石埠农民历来有种植生姜的传统,早些年,他们大多是零星种植,自产自销。
2009年,石埠前村看准机会,成立了石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实施“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市场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现已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发展无公害大姜种植约5万亩、土豆约1.5万亩、西瓜约0.5万亩等,形成了一个种植面积达7.5万亩左右的果蔬生产基地。
目前,合作社有成员587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3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同时,合作社与3000多户农民签订了种植大姜、土豆等蔬菜的种植收购合同。2015年,昌邑市石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以前自己种姜,也没想着加入合作社。自从2019年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后,每年不仅能拿到1000多元的分红,合作社还定期请专家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我学到了不少种姜技术,遇到技术问题,有专家指导,大姜品质也有了保障。”今年65岁的翟桂清,是石埠前村的种姜大户。
种姜10余年的他,虽然有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验,但加入合作社后,在生姜种植方面,学了不少新技术,管理姜田更加得心应手了。“今年的亩产在12000斤左右,品质还好,客商都抢着要。”看着自家姜窖里存放的生姜,翟桂清期待着能卖一个好价钱。
姜农们在采收大姜。
除了大姜种植,合作社还建设了厂房,对大姜进行储存和粗加工。同时,提供了清洗、分拣、包装等十多个不同的岗位,帮助周围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近150名村民每天在加工厂当起了“上班族”,每天可收入1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合作社将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苗、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打造基地产品品牌,走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以市场促发展的发展道路。”翟庆普说。
近年来,石埠经济发展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引进、大户带动、合作社主导等方式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建立了万亩优质大姜农业种植基地,并逐步建立起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示范带动、“大姜农产品专业市场”为桥梁纽带、“万亩农业种植基地”为基础支撑的‘龙头企业 合作社 种植基地 专业市场 农户’全产业链抱团发展的现代品牌农业产业体系,并整合区内姜丰大姜专业合作社、潍水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个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社。
清洗好的大姜。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市场 农户”五结合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当地大姜产业的稳步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与潍坊市农科院的合作,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大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力度,通过培训班指导大姜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一步提高大姜品质,帮助广大姜农增收致富,帮助广大姜农增收致富,为潍坊农综区建设作出贡献。”石埠经济发展区人大办主任刘子涛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