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茉莉是华北夏季露天摆放和冬季室内布置的优良盆栽花卉。其花卉开5天左右,在这5天里花朵从一开始的蓝紫色,渐变为雪青色,最后变为白色,由于花开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双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为“昨天、今天、明天”,这形象地描绘出其花色的特殊变化。但全株有毒,果实毒性较大,若家里有小孩的需要注意摆放的地方,以免误食而引起中毒。
鸳鸯茉莉是喜肥的植物,要经常追肥和浇水,保证足够的养分与水分。但是施肥要合理,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当都会导致植株徒长,见叶不见花,或因肥多而烧苗。因此,施肥要勤施薄施,视植物生长情况而定。施肥可以用花生麸、蘑菇肥或营养土、复合肥混合施,花生麸与复合肥的比例为5∶1。
施肥后一定要浇足水,浇透水,保持水分,以免肥伤,影响发芽。家庭盆栽可于生长季节每次花谢后,追施1次稀薄饼肥水或以磷、钾为主的液肥,20d左右喷施1次0.2%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以利于植株营养生长和养分积累,促进开花。
鸳鸯茉莉虫害主要有粉虱、叶蝉、介壳虫、红蜘蛛等,病害偶有叶斑病、白粉病。一般用40%氧化乐果乳油、蓟蚜净1000倍液等喷施可起到防止虫害的发生;用65%的代森锌、50%的多菌灵、75%的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施可起到防止病害的作用。
3、繁殖推广技术
鸳鸯茉莉的繁殖方法可采用扦插、播种、分株和压条繁殖, 在生产上以扦插繁殖为主。但扦插繁殖易受季节影响,不利于大规模繁殖。若采用开源创众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对鸳鸯茉莉种苗扩繁,能对鸳鸯茉莉进行纯种苗、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能快速供应社会各界。
该技术能保持原来植株的优良性状,只需一叶一芽的枝条做为材料在苗床上就能培育出新的鸳鸯茉莉来。现已有989种植物用该技术成功繁殖出新植株,与扦插作比较该技术繁殖的植物生根较快,且根系非常发达。选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对鸳鸯茉莉种苗的需求,同时,又可以极大的节约种质资源,避免种质材料的浪费,节省人力物力。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