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斗彩。是釉下的青花与釉上的五彩争奇斗艳,相得益彰,谓之“斗彩”。
所谓“三秋”。我们在明、清二朝的青花瓷上和彩瓷上往往看到有山石、秋花、秋草,其间还伴随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蜜蜂的图片,如此美丽的秋天景致,可惜只有这么短暂的三个月时间,这种怀秋情结的图片称之为“三秋”。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文弱、迷信的皇帝,他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建树,但是,在他在位的成化年间(1465-1487)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却表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中国历来是封建集权制的国度,作为热爱艺术的宪宗就能把政府作为艺术的赞助者和道引者,他不惜经费、人力、物力大量的精烧瓷器,因而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树立了新的典范,特别是斗彩的运用,将釉下彩与釉上彩共同呈现画面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勾勒点染,相得益彰。所烧成的斗彩瓷器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最高的赞誉,就是500年后的今天,成化斗彩瓷器仍被公认为最典雅、稀罕、昂贵的瓷器。
北京故宫珍藏有一对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已故爱国收藏家孙瀛洲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用20根金条买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同样的珍藏有一只成化斗彩三秋杯。目前已知的,在全世界只发现了这三只,其珍稀度可想而知。如果“天华堂”所珍藏的这只成化斗彩三秋杯曝光的话,将是全世界所发现的第四只。北京一些好事的专家学者曾对故宫所珍藏的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作出市场价值评估,有的说值40亿人民币,也有的说值400亿人民币……。不管是40亿说,还是400亿说,其实都是笑谈和戏言,但是却从中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三秋杯是非常珍稀的古代艺术品,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
由爱国收藏大家孙瀛洲先生所无偿捐赠的,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以其传奇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生动地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中国的故事”。
谨以此文追忆前辈孙瀛洲先生,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时祝普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健康活泼,天天向上!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