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姑娘,杨钺出生在北京,也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人,剪纸(北京)传承人的第四代。从2000年开始学习剪纸,之后师从京派剪纸艺术家张秀兰,开始系统地学习剪纸艺术。如今,已经成为了剪纸老师的杨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剪纸艺术。
人生一世–把兴趣当职业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钺从小就喜爱传统民间艺术,谈到与剪纸结缘,她至今记忆犹新,“父亲经常带我去看艺术展,记得有一次六岁的时候,随父亲去看展览,一幅剪纸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她回忆道:“那是一棵大树,枝叶和根茎连在一起,整件作品从绿变蓝,特别好看。
从此,杨钺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父亲是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者,而我却对剪纸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之后,父亲看杨钺真的喜欢剪纸,便为她找来北京剪纸艺术家张秀兰,向张秀兰学习剪纸专业。课堂上学的剪纸技术,课余时间练的剪纸…杨钺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她选择了把自己所热爱的剪纸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在中小学当了一名剪纸教师,“不像她父亲那个时代,现在,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和喜爱,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好的环境,我才能把自己的兴趣、事业当作事业来做。
非遗大师 90后”传承人——杨钺
探寻传播剪纸艺术新方法
谈及大众对非遗艺术观念的转变,杨钺很欣慰:“小时候,我想学传统非遗艺术,需要自己找老师。但现在,我们有了非遗进校园的计划,孩子们在学校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非遗课,环境在变,孩子和家长对传统非遗艺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作为90后的杨钺,对于传统艺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播还有些担忧,她说,“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艺术了解不够。”最近,她收到了一些邀请,在较大的报刊平台上,做了一些网络公开课,这对杨钺是很有启发的。
「年轻人比较适合快节奏的方式,我想把剪纸相关的短视画面录下来放到网上,让年轻人可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细节。」杨钺开始尝试自己录制,剪辑,慢慢探索新的途径,将传统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如今「国潮」愈演愈烈,未来,传统非遗艺术也必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杨钺说。
非遗大师 90后”传承人——杨钺
参与教育继承传统艺术
我的老师70多岁了,而我是90多岁的人,对这一传统艺术的继承有很大的分歧。”杨钺不无担忧地说,但是一谈到这一传统艺术的未来传承,她又信心十足。
作为剪纸教师,杨钺与众多非遗教师一起,将传统的非遗艺术带进校园,“或许大多数孩子以后都不会从事这一职业,但他们从小的时候,就接触到这样的传统艺术教育,不管是未来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还是对子女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一种传承,我想。
”“一次,一个学生问我,你知道的老师?你的剪纸课很受欢迎.”“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我想在十几年后,我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徒弟,当时的传统文化发展状况和环境也一定比现在要好。”我会尽一切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
中国5G非遗文创直播基地
12月21日,中国5G非遗文创直播基地在北京红桥市场落户启动,并与畅玩天下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该基地利用5G宽带技术、助力红桥市场的传统特色,联手打造一个以非遗文创、珍珠文化为主题的网络直播基地,聚合优质网络技术资源等新手段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直播基地 非遗文创 | 5G直播
直播基地 非遗文创 | 5G直播
结语:
在互联网直播的推动下,5G直播基地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明确,我们希望与各地朋友进行合作,并帮助更多商家找到新的营销窗口,让参与的各方伙伴们实现共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