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待的焦虑症来访者中,开始咨询时、被询问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该怎么做?”
A: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根本不需要做什么!
为什么会有焦虑症状呢?
大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吧!就像皮球一样,越拍、弹的就会有越高。
当我们感觉到身体某个部分有点痒,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去挠一挠,每每遇到令我们自己主观上感觉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往往都试图通过某种途径、改变当下的状态,使其符合自己内心所期待的“好”。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财富、价值……于是,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就产生一种“错觉”—“我能改变一切”。
同样的,跟我们的进化有关,当我们看到凶猛高大的动物,会不自觉的有胆怯感、“痛苦荷尔蒙”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是非习得性的,与焦虑感相对应的躯体症状也会出现,大脑会发射出“快点躲避”等的信号,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人类长久进化以来,为避免伤害,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的焦虑表现形式。
当现实性的刺激出现时,比如身边出现一只老虎,我们必然会感到恐惧焦虑,但、随着老虎的消失或者我们的离开,焦虑也就会逐渐的消失了;当没有出现现实性的刺激,“无缘无故”的产生焦虑感,也就是说没有焦虑的对象,焦虑的对象是空的,但是焦虑的主观痛苦感是存在的、往往让我们体验到到心烦意乱、心跳加速等不舒服的情绪和身体感受。
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进化的本能告诉我们,试图采取某种方式逃离痛苦,但、这种情况的焦虑对象不存在,又要逃离什么呢?转而,处理现实存在的“痛苦”,在焦虑上做文章、比如不允许自己焦虑 。结果,只能是像皮球一样,越拍越高;焦虑、越抵制越痛苦。
当然,也会有不少在焦虑自愈道路上的朋友们,了解到了拍皮球效应,开始停止拍皮球,并刻意追求“和平状态”,殊不知,“以追求理想化为前提”是心瘾的另外一种表现。
那,怎么做,才能既不拍皮球、又破除心瘾呢?
不做和做。
不做,对于自己体验到的任何令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的感受,都不去管它们;
做,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吃吃、该喝喝、该快乐快乐、该忧伤忧伤。
如果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焦虑恐惧中很难自拔,不妨尝试融入在生活中“亦止法”的练习,将“亦是如此”融入在生活中大量持续练习,也就是协助我们与的当下同在的工具。正确持续亦止法练习至少1个月每天至少1小时,你就离痊愈不远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