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类计算题总结
1.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价+费(杂费)+税(价外税) |
2.坏账准备 |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
这样记:当期还要提的=当期应提的-已提的 | |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情况下对损益的影响 |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支付价款-取得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算处置时点 |
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交易费用(负数)+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的投资收益 | |
计算处置时点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出售时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 |
4.存货成本 | 购入的存货成本=买价+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含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这样记:外购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
自制的存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各项实际支出 | |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不可扣) | |
【注意】采购入库后的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的仓储费)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 |
5.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 个别计价法 |
先进先出法: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 | |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这样记:存货单位成本=(月初成本+本期进货总成本)/(月初数量+本月进货总数量)=总成本/总数量 | |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这样记:=(成本1+成本2)/(数量1+数量2) | |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 |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 |
6.材料成本
差异计算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样记: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 |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 |
7.发出商品毛利率法 |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 |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 |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 |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这样记:期末剩的=一开始有的+本期增的-本期卖出去的 | |
8.发出商品售价金额核算法 |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这样记:商品进销差价率=总进销差价/总售价 |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 |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 |
9.存货跌价准备 |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这样记:当期还应提的=应该提的-已经提的 |
可变现净值=预估存货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 |
10.固定资产折旧 |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
方法一: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方法二: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到期前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 |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 |
11.无形资产 |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成本=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必要支出总和 |
负债类计算题总结
1.应付账款 | 这样记:应付账款=价+费+税(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 |
这样记:现金折扣:付款前不扣,付款时扣。 | |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 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增值税 |
3.增值税 | 一般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不含税)×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
简易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销售额(不含税)×征收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