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添加辅食有几个原则:从少到多,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这样的一个原则,其实也是有时间界限的。
比如说孩子吃米糊或者米粥,这是在孩子刚刚开始从奶过渡到辅食的时候,他的咀嚼能力还不是很强,他的吞咽能力也在学习当中,所以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过程。
但是孩子始终要过渡到吃饭菜,但这个缓冲的过程不能太久。
之前我去给妈妈们讲课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但妈妈说孩子每天只能吃粥,只要给他吃饭他就吐出来,孩子不会咀嚼,甚至孩子还经常吃米糊。
我就发现这个孩子讲话吐字是不清的,甚至不愿意讲话的,而且孩子反应比较慢。
而妈妈也说这个孩子去体检的时候发现是有缺铁的,有给孩子吃一些补铁的铁剂,但是孩子不爱吃,经常一面吃一面吐,所以孩子都是处于缺铁的状态。
02
其实这个孩子就是非常典型的,在添加辅食过程中没有及时给孩子吃米饭,而一直给孩子吃软烂的糊状食物,导致的说话吐字不清。
软烂的糊状食物,真的就是一个过渡期,如果长期给孩子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不利的影响的。
因为软烂的米糊或者说是粥,营养价值比较低,比如说粥它的营养密度只有0.2,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经常吃粥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很多家长觉得米糊里面营养很丰富,有各种的营养,但是米糊里面的铁含量其实并不算高,100克里面含有8毫克的铁,而且米糊里面的铁吸收率并不是很高,它是属于植物中的铁。
孩子即使一天吃100克的米糊,也只能满足每天50%铁的需求。
如果单单给孩子吃白粥,没有加其他的肉类食物,就更容易导致孩子缺铁性贫血,一旦孩子缺铁性贫血就会影响大脑的反应能力,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
所以孩子的白粥和米糊只是一种过渡的食物,建议孩子到8个月之后,就要慢慢地给孩子添加一些软烂的米饭。
而在给孩子添加软烂米饭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制作各种颗粒状的食物,这样才能让孩子锻炼他的咀嚼能力。
当孩子的咀嚼能力得到足够的锻炼的时候,他以后说话吐字发音会更清楚,因为孩子的咀嚼能力动用到的舌头、口腔以及脸部的这些肌肉群,跟孩子的说话发音是有关系的
。
孩子8个月之后,吃饭菜主要有以下这些好处好处一: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我们建议孩子到8个多月9个月的时候,要给孩子制作一些手指食物。
所谓的手指食物就是方便孩子拿在手上,放到嘴巴里面吃的食物,这些手指食物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手去拿食物,然后再把手上的食物放到嘴巴里面,这其实就是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而孩子的精细动作跟大脑息息相关,孩子的精细动作锻炼得越多,孩子的大脑就越发达。
好处二:给孩子摄入更均衡的营养
孩子到了8个月之后吃饭菜,就能够很好地给孩子吃蔬菜,吃肉类以及吃饭,均衡的饮食,才能让孩子摄入更多的营养,才能让孩子慢慢地过渡到饭菜代替牛奶。
好处三:更好地促进孩子牙齿的发育
我们说用进废退,越是用这个工具就越好用,但是不用它就会缓慢的衰退。
而我们的牙齿也是一样,我们到了孩子八九个月的时候,给孩子吃稍微颗粒状的食物,就可以对牙齿起到研磨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牙齿更健康。
那怎么给孩子制作色香味俱全,合适孩子年龄的食物呢?推荐家长们购买一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这本辅食书是由著名的儿科医生以及儿童营养师刘长伟撰写的,因为他既是三甲医院里面的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儿童营养师,所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孩子的营养需求,还了解家长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容易犯的一些错误,书里面都总结了。
这本书总共是有215道食谱,包含了宝宝6个月到3岁的所有食谱,而且是分阶段编写的,宝宝几个月就对照里面的月龄去选择食谱就好了。
每一个辅食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需要什么原材料,需要多少克?需要准备多长时间?制作出来的成品是怎么样的?以及宝宝吃了能补充什么营养?都写得清清楚楚。不仅仅有图文的教程,还有视频教程,能满足不同家长的习惯。
所以家里有宝宝准备添加辅食的,建议人手一本,拿回来照着做,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辅食,同时做出来的宝宝也爱吃,吃了长得高。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