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古“医”字,即从“酉”(酒)也。现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中药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均较易溶解于乙醇中。乙醇不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还有防腐作用,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
益气养阴酒【来源】北京中医
【配方】黄芪50g,红参25g,生地黄50g,熟地黄50g,泽泻25g,枸杞子25g,丹参25g,地骨皮25g,山茱萸25g,天花粉25g。
【制法】上述药物粉碎成粗末,用白酒1500ml浸泡,每隔2日将药酒振荡数次,2周后过滤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气活血,补肾养阴。
【主治】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
【附记】地骨皮,即植物枸杞子的根皮,有清肺火、退虚热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本品有良好的降糖作用。有报道仅用一味地骨皮煎汤代茶治疗糖尿病有效。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圣济总录》中就有地骨皮饮治疗“消渴日夜饮水不止”的记载。原方为丸剂,现改为洒剂。
复方鸡血藤升白酒【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配方】鸡血藤60g,太子参60g,大枣60g,黄芪30g,枸杞子30g,淫羊藿20g,巴戟天20g,红花10g。
【制法】将上述诸药共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白酒2000ml浸泡,容器密封,每隔2日摇动振荡数次,2周后启封,过滤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活血,温阳补肾。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而不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变化者。
【宜忌】服药期忌食醋、蟹、虾、干咸鱼。
芍药葛根木瓜酒【来源】民间验方
【配方】白芍60g,葛根30g,木瓜30g,鸡血藤24g,桑枝18g,桂枝18g,炙甘草12g。
【制法】上药洗净晾干,用白酒1500ml浸泡,密封容器,7日后开启饮用。
【用法】口服。每次15~30ml,每日2次。
【功效】活血舒筋,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本方实由《伤寒论》葛根桂枝汤变通而来,原方为太阳病项背强痛而设,而颈椎病颈项强痛,活动受限,或头晕,或手麻,与此症极为类似,故将此方变通后治疗颈椎病,临床曾有报道对改善颈椎病症状有较好疗效。
九味复元酒【来源】安徽民间方
【配方】黄芪100g,丹参30g,远志20g,地龙30g,土鳖虫12g,全蝎12g,天麻30g,钩藤30g,酸枣仁50g。
【制法】上述药物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后,过滤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安神。
【主治】脑卒中后遗症。
【宜忌】阴虚阳亢、血压高者慎用。
【附记】本方对脑卒中偏瘫伴有头晕、心烦、失眠者尤宜。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