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打着进京为薛宝钗待选的事,很高调,也很风光,这让人不得不高看一眼,给皇家公主做陪读,也是有面子的事,一个商户千金,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有面子的事,对于薛家是一件风光的事。
薛家借此机会离乡,算是保全了一面颜面,冲淡一些薛家教子无方,薛蟠打死乡绅的事,挽回一点坏影响,不过,通常来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薛宝钗的事,还是抵不上薛蟠带来的坏影响。
(一)真假难辩的待选待选这事,似乎是个说法,人家元春进宫,有封妃的荣耀,有省亲的繁华热闹,可是薛大小姐待选的事,后面没了下文,似乎不应该不交待一声,不写就是写,自然是让你自己猜,薛宝钗进京时,已经十四,没几天,贾母就隆重给过十五岁生日,也就说,能不能待选,肯定是在十五岁之前,不可能在往后拖,就是选妃也不能年纪太大,何况是伴读。
湘云过了十五,就开始相看人家,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也说是见了位十五岁的姑娘,根基和容貌都好,这说明,女子在当时一过十五,就要开始议亲,夏金桂十七岁出阁,就嫁得很急,应该是因了,十七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是剩女了。
所以薛薛宝钗待选,应该是十五岁之前的事,过了十五,姑娘开始议亲,还待什么选,
其间唯一出场的薛家举动,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张落此事,让薛姨妈抓了公差,送十二枝宫花,给贾府的千金和黛玉凤姐,这似乎是一个暗示,落选了。(二)薛宝钗落选伤心吗?薛宝钗是当事人,不过,她不会自己提这事,她一向以稳重自居,自然不会提这事,贾府的姑娘不参选,黛玉也不参选,和她们没什么可提,这不是公开的话题。
薛宝钗肯定是为了这个待选准备过,她读书识字,知礼仪讲规矩,自然是为了待选努力过,薛薛宝钗的父亲,未必无此想,薛家男丁不成才,已经不能指望,这个家,要想有些起色,自然是只能靠女儿,比如贾家,就把千金小姐元春送了进宫。
事实上贾府是成功了,这枚棋子,是发生了作用,薛家也许想效仿,只是条件不允许。
薛宝钗是积极参加了待选,可是因了薛蟠的事,她是被牵连了,本来进京住在贾府,就是为了贾府有过送女进宫的经验,也是想参考一下,能有些经验之谈。
可是薛蟠的事,案子开始是挂着,后来贾雨村了结,说薛蟠病死了,可也坐实了薛蟠打死人的事。这自然让薛家的档案,不太美妙,加了一笔不光彩的记录。
薛宝钗肯定是有些失意,能选上毕竟是光彩,薛宝钗有青云之志,岂会没有想法,只是现实比人强,她是被兄长连累了。她肯定是伤心的,所以宝玉说过她似杨妃,她才会情绪失常,才会大怒。
有一种伤心是放在心里不必提起,偶然触及,才会有所表现。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作家荟》等刊物。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