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有一位颇为知名的人物,名叫张鹏翮。张鹏翮是康熙重臣,治河专家,一代廉吏,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帝称“天下廉吏未出其右者”,雍正帝誉“卓然一代之完人”“允矣千秋之茂典”。其后人张问陶等也很有文名,号称“清代蜀中第一家”。
张鹏翮曾任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运使加敕管盐法道,与河东盐文化有过一段交集。《河东盐法备览》载:“张鹏翮,四川遂宁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宽厚和平,治鹾有方。督筑城隍,砖甃四面,商民戴德。运使之会推自此始。”该书艺文卷载有张氏文作《重修运城碑记》和诗作《舜弹琴处》,可以说,张鹏翮是河东盐业史上值得重点研究和宣传的一位盐官。
在张鹏翮的老家遂宁蓬溪,有一位研究张鹏翮专家胡传淮先生,其也是我们此次南下四川计划拜访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可惜的是,当我们到达时,胡传淮先生因病正在住院,不能拜会交流。好在胡先生给我们介绍了遂宁的另一位专家陈立先生,他不仅著有《一代廉吏张鹏翮》,对运城也是情有独钟。与陈立先生相见后,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张鹏翮的故事,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张鹏翮的资料。除此之外,调研组有幸还寻得一本《遂宁张文端公全集》,该书以收录张鹏翮治河文献为主,兼收各种文体作品。涉及河东盐政主要有《河东渠堰纪要》与《年谱》及两首小诗,算是小有收获。
返运后,我们翻阅了《遂宁张文端公全集》《遂宁县志(光绪版)》《张鹏翮研究》《一代廉吏张鹏翮》《清代张鹏翮研究》等论著,重点拜读了西华师范大学蔡东洲、四川轻化工大学唐金文撰写的《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查考了康熙二十四年河东巡盐御史李时谦和康熙二十七年河东盐运使苏昌臣相关资料,对张鹏翮担任河东盐运使的业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上任背景
综合梳理《清史稿》《河东盐政汇纂》《遂宁张文端公全集》等文献可知,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康熙要求群臣举荐廉能人才,共得七人,兖州知府张鹏翮位居其一。九月,河东盐运使高梦说升职,康熙下旨:“这员缺关系紧要,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于应升官员内将清廉素著者不拘定例选择拟补具奏。钦此。”经会同选择,张鹏翮补授河东盐运使。同年十一月,康熙曲阜祭孔。张鹏翮在阙里被特许入内听讲,又于兖州陪侍康熙。随后受命主持山东武举乡试。二十四年正月到运城正式上任。
此时,河东盐政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备览》:“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连旬,客水入池,盐大坏。康熙十八年秋,大雨四十日,房舍倒坏无数,堤堰尽决,盐池被患,商大困。”张鹏翮到任时,河东盐池仍是一片汪洋,盐商仅靠在大池旁边和五小池晒盐,量少质差,生计艰难。天灾已重,人祸复蒙。康熙十二年,三藩告变。平乱历时八年,河东盐政经历两次加课,一次加引。盐课由定额16万余两增至23万余两,增负超过四成。盐商税负沉重,困乏不堪。销区私盐充斥,引盐难售。好在盐池已有变咸迹象,河东盐务复苏曙光在即。
履职情况
依据康熙皇帝对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的敕文,河东盐运使的主要职责是管束下属,征解盐课,发收盐引,缉拿私贩。从目前掌握的有限资料,可以看到张鹏翮康熙二十四年在履职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征解盐课,参与呈请减免加征盐课。盐课是清代的重要财政支柱,清政府委官置司的首要目标就是足额征收盐课。在盐商极为困顿的情况下,张鹏翮率运司吏员全年向陕西巡抚解送兵饷18万两,向户部解送银4万余两。经盐商再三题请,运使张鹏翮确议,巡盐御史李时谦奏请朝廷豁免每引五分的战时加课和每引七分的割没加课。康熙二十五年,五分加课得免。七分加课则于康熙二十八年河东巡盐御史郝惟谦再次奏请得免。
二是发收盐引,被动接受怀庆改食芦盐。盐引制度是明清时期盐政管理的核心制度。盐引与官盐始终不能相离,无引之盐就是私盐。盐运使通过盐引对官盐进行流程管理。康熙二十四年发放多少、收回多少盐引未见统计。因河东池遭水患,盐产凋敝,河东池盐传统销区河南怀庆府出现变故。河南巡抚王日藻疏请怀庆六县改食芦盐,经户部议奏、康熙同意,下达河东巡盐御史执行。受灾以来,河东盐商连续五年完纳盐课,赔累不堪,指望盐池旺产后收回亏本。丢掉怀庆销区,使认办该地引课的河东盐商销路无着,93块祖业畦田荒废。河东盐商李琮等冒死上陈,张鹏翮、李时谦认为既是成命,不敢陈请,只是相应提出了怀庆改食芦盐的善后意见。
三是参与修治姚暹渠,建议复设运判一员。盐课源于盐池,保盐课首在保盐池。保盐池重在治渠堰。张鹏翮建议在春耕未兴之际,行令十二州县提夫兴筑姚暹渠。御史李时谦先檄行夏县清除渠中之水,复檄行各州县选拔少壮丁夫,携带器具,由公勤员役督率,十日内到位。因康熙十六年裁去三分司,渠堰工程无人牵头监管,李时谦奏请复设一员专官。户部驳回,康熙允准。根据户部和御史的要求,张鹏翮建议复设运判一职,负责经管渠堰、防缉私贩,催修渠堰则驻扎解州,挑浚完工仍回居运城。此议经达上闻,遵照施行。
亮点工程
在双主官的体制下,作为盐运使的张鹏翮,只要配合巡盐御史努力完成份内事务,即可通过巡抚考成举劾。但张鹏翮不是一个普通官员。他屡得众臣举荐,又深受康熙信任。从兖州知府升任河东盐运使,年仅三十七岁便成为从三品大员。为不负天子之器重,他审时度势,亲自主持完成了两件立足当时、影响长远的特色工程。
按照当时官员责任划分,淮、浙、长芦等御史、运使驻扎扬州、杭州、天津枢纽都市,没有修城之责。运城是盐务专城,位于平阳府解州安邑县西部盐池北岸。元代以来,这座城市由盐运司运使创建并管理,所以称为运司城。元末运使那海德俊首建城垣。明嘉靖间多位巡盐御史携运使砖甃城墙。明末清初,战事频繁,多有修筑之举,文献均有记载。张鹏翮到任后,阅池、浚渠、厚堨,认为“修城尤其要”。他仰慕周时南仲、仲山甫作城之功,以悄悄之劳而成赫赫之名。又“体当事惓惓爱养之意,慎修厥政,期于有成,以对扬休命。”修缮时间从康熙二十四年九月直到次年三月告竣,历时半年。此次大修,使运治重加完美。
如果说修缮运城是张鹏翮督率商民参与的大型硬件工程,那么编撰《关夫子志》就是张鹏翮青灯孤影自下苦功的重大文化工程。张鹏翮一生经历丰富,著述甚多,其中撰志四部。《兖州府志》之兖州系孔夫子老家,《遂宁县志》之遂宁是张鹏翮自己老家。《忠武志》记诸葛亮,《关夫子志》记关云长。从撰志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张氏的价值导向和情感所寄。张鹏翮认为:“夫子者,孔子之盛德而甚美之称也。”他称关公为夫子,将山东夫子与山西夫子放在了几乎并重的地位。张鹏翮从孔夫子家乡升职到关夫子家乡,途中曾拜关庙。到解州祭庙前夜又梦见关公。在《关夫子志序》中写道,关夫子“刚大之气、忠义之概暗与道合”,“大有造于名教”。天下后世之人“读斯志也,可以兴矣”。《榆巢杂识》载:“遂宁张文端公鹏翮,平生极敬关夫子。任总河时,于行署厅事中供奉关帝像,傍周将军持刀侍立。自设几案,端坐办事。有时集僚属商略,稍有不当,即拱手曰:‘关夫子在上,监察无遗,岂敢徇隐?’间有干渎者,即曰:‘周将军刀利,尔独不惧耶?’”张鹏翮在其著作中不时提到关夫子,也多次撰写修缮关帝庙记。可见,张鹏翮是关夫子的真诚崇拜者,关夫子的忠义精神对其一生影响甚大。
降职之谜
张鹏翮担任河东盐运使一年多时间。《清史稿》:“除山东兖州知府,举卓异,擢河东盐运使,内迁通政司参议,转兵部督捕副理事官。从内大臣索额图等勘定俄罗斯界,还擢大理寺少卿。二十八年,授浙江巡抚。”《国朝名臣传》:“二十四年授河东盐运司,二十五年十月内迁通政司右参议,十一月转兵部督捕右理事官。二十七年俄罗斯察罕扰边,我兵困之于雅克雅城。悔罪乞恩,鹏翮奉使同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佟国纲、给事中陈世安等往定界。事竣,还擢大理寺少卿。二十八年二月,擢浙江巡抚。”
张鹏翮从离任河东盐运使到回京任通政司右参议,清代文献记载或简或略,言迁言升,未见细究根源之语。河东盐运使是从三品官员,通政司右参议是正五品官员,张鹏翮显然在康熙二十五受到行政处分,被降三级调用。其前任运使高梦说任职五年有余,后任运使苏昌臣任职三年,均调任他地道员后擢升按察使。如果成绩显著,盐运使亦可直升按察使。与其共同专理盐课的河东巡盐御史李时谦按规定任满一年回京,继续担任都察院河南道监察御史。如果二十四年河东盐政出了问题,李时谦应该不能免责。那么张鹏翮降职是否与其主持筑修运城有关呢?
研读张氏《重修运城碑记》有几个特点值得探究:一是作者主持修城亲自撰文。元代运使那海德俊建新城,黄觉撰《圣惠镇新城记》。明代御史卢焕砖甃城垣,吕柟撰《河东运城记》。后历任御史修城均为他人撰文。康熙十八年御史曾寅在盐池被水、商民反对的情况下修城,亲自撰文置碑。二十四年运使张鹏翮复蹈旧辙,应当事出有因。二是内容侧重阐述意义。张文先写运城建城之必然,次写受皇上恩遇,在“核引通盐、恤商利民”的基础上修城,再写古代先贤重视作城,终写际其时修城“甚愧非其人”“有负于圣天子委任之至意多矣”。黄文侧重介绍建城情况,其中民本思想颇为突出。“日访民所戚,莫先城事。”“凡民田庐所碍者,倍其值以市之。”“囿斯民于永远安恬之域,而民不知劳。”吕文则侧重于运城人和作者的评价。运城人曰“斯子孙千载之利也”,吕柟曰“公斯举所系乎国者重矣”。运城人曰“可观七实七教焉”,吕柟则曰“此在公特一绪物耳”,进而全面评述卢公之政绩,称其“真甃运城者也”。分析写作视角、内容选择和语言风格,修城者的主要思想似可昭然若揭。三是个别字句似有隐情。“方将次第行之,谋于柏台李公,而请旨之檄已下。”盐运使专敕明确要求“应劾奏者,呈报巡盐御史劾奏”,“敕中开载未尽事宜,有应斟酌损益裕课便商者,呈报巡盐御史商确妥当,具奏施行”。张鹏翮修城之事,似未经御史李时谦奏报。修城过程也未写李时谦参与。“捐财用而不费公帑,称畚筑而量给民力。”正当河东盐商极度困顿之时,带领商民捐财捐物,不知商民态度如何,文中也没有提及商民响应情况。文末“以告后之君子,幸有谅于予之志也夫”。意似今人不理解,期待后人能够理解。
清政府规定,三年大计天下之官,每逢寅、巳、申、亥诸年自下而上考核官员。《清实录》:“(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二月)大计天下。卓异官四十九员、贪酷官二十员、贪官五十五员、酷官四员、不谨官六十三员、罢软官五十五员、年老官二百二十九员、有疾官七十二员、才力不及官一百十员、浮躁官六十七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康熙)九年题准八法处分。贪、酷者革职提问,如事在赦前免罪,永不叙用。不谨、罢软皆革职。年老、有疾皆休致。才力不及降二级调用。浮躁降三级调用。皆不准援赦,纪荐、加级不准抵销。”由此似可推断,张鹏翮年轻得志,建功心切。但河东盐业疲敝、事不可为。于是绕过言官李时谦请旨修城。修城之举,尽管朝廷同意,地方同僚、盐商甚至应该百姓并不认可,甚至反对。在二月考核中,张鹏翮可能被山西巡抚列入浮躁之列予以处分。其父亲张烺本随张鹏翮居于河东运司盐署,于四月从运城返回四川,说明张鹏翮已为调离作了准备。
张鹏翮当年败走运城,虽是人生坎坷,也是宝贵财富。此后,一路奋斗,不断提升。由浙江巡抚,而兵部侍郎、左都御史、两江总督、河道总督、三部尚书,终为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期间屡遭康熙责问,曾被罢官。但其殚心宣力、清洁自持,仍是今天为政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