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公号“丁香医生”揭露“保健帝国权健”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由此牵扯出了大量的中老年人被保健品营销所坑害的事件。
在国内,保健品的分支可谓是五花八门,很多产品只要贴上保健二字,动则上千元不等,保健品究竟有何魔力,能让其目标用户——中老年人,心甘情愿一步一步支撑起庞大的营销帝国呢?为什么有些亲友会像被洗脑一样钻进去保健品营销的局面呢?有网友总结了10点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套路,相信大家看完会感同身受。
套路一:保证吃不死
保健品,顾名思义,保持健康,但是健康这个东西,你怎么说得准,你不吃保健品,就一定不健康?有病吃了好了,就能确定是保健品的功劳?谁知道呢。
套路二:效果夸大
很多保健品推销时都会夸大功效,说产品里面有各种珍稀药材,真的有吗?有的!,一点点点点,就算了你放了一克海参在产品里,海参有什么功效你就可以尽情发挥了,反正我没骗人,我说的里面确实有的呀……
套路三:“脸皮厚”的销售
有些销售保健品的,看到中老年人,都不叫叔叔阿姨,上去就是“爸!”“妈!”“你们来啦”,反正卖了就有高额提成,要下跪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啊
套路四:实体门面
光说不做不行,毕竟大家都不傻,很多保健品商家会线下开一个××中心,名字看起来非常正规,然后没事就带老人过来聊聊天、领取免费礼物,要知道,现如今很多中老年人的子女都在外打工,有人对他们嘘寒问暖,那简直就是亲人啊。
套路五:免费体检
通过前面的手段获取信任后,把各路中老年人都聚集到一起,给大家做免费体验,免费的事情,大家谁不乐意呢?于是乎一番体验下来,你的心肝脾肺肾甚至手脚指头,基本没一样好的。
套路六:白大褂
××中心给你很多做免费体检的“医生”,其实很多并不是正规医生,而是很多小工,穿上了淘宝买的白大褂装扮的,这样,“医生”给你做体检说你的身体有毛病,推荐你买保健品,那就不是销售了,是“医生”的诊断建议。
套路七:免费旅游参观
不光免费做体检,还带着中老年团一起去旅游,想去吗?放心,我们绝对不收钱,还免费带你住酒店、吃大餐,然后让你看看我们的保健品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这样才能完全打消你心中的疑虑,你看那个机器那么大、海参那么多,都是真的有啊。
套路八:开大会
旅游嘛,就是为了把这些中老年人拉到一个,离家远、离孩子远、集体封闭的地方,开“健康知识宣传大会”,然后找专家科普一下,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好一点,什么意思?就是多买保健品罗,经过了前面这么多免费的服务后,你还好意思不买吗?
套路九:托
如果你到现在还是犹豫不决,那么现在就会跳出几个自称使用过这些保健品的老年同伴:“哎呀,我吃了这个确实精神变好了”、“我用了这个枕头,晚上确实睡的更香了”。怎么样,他们用了效果这么好,你也买点试试?
套路十:千万别告诉你孩子
为什么这么多中老年人会背着你偷偷买保健品,被发现时却已经深陷其中,这句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样,看起来很搞笑是不是?但也确实很完美是不是?整个套路下来一气呵成,专为中老年人定制,只要亲身经历,大部分人就会心甘情愿心服口服的加入保健品大军。
其实,通过保健品的一般推销套路来看,除开中老年人自身认知和接受信息的局限性,我们会发现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基本上所有套路的开始,都是利用中老年人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身体方面的问题,经过你相信的人的一番夸大,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想自己或者自己在乎的人身体有问题,不想陷入疾病的折磨中,因此,保健品就出现了。
大部分保健品号称能让你身体好、精神好、腰不酸腿不痛,即使你保持戒心,但是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折射出的担忧、怀疑、害怕,会驱使你去尝试去相信,吃保健品可以让人保持健康,从而步步深陷。
另一方面,不安全感来自孤独。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为了奋斗,一年到头都是背井离乡,在各大城市打拼奋斗,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和爸妈短暂团聚。
由此产生的大批中老年爸妈的孤独现象是明显而巨大的,保健品销售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空巢中老年人对情感的需求,一举攻破心理防线,这样获得类似亲友的信任后,你说什么,大家都会相信。
不论是现在被爆出来的权健,还是以前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事件,相信买保健品的人都离不开是为自己为亲人好的初衷,但是,保健品,真的真的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忙活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人,真不想他们再陷入这样的事件中来,甚至出现悔恨终身的后果,身体有问题不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认治疗,而是偏听偏信,被不良之人钻了空子。
其实,中老年人的心思很简单,或许子女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顿晚餐,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远超保健品所带来的安心和幸福。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