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话三国,刘关张桃园结义被传为佳话,关羽更被后世尊奉为忠义、仁智的汉寿亭侯,但荆州之战关羽却被吴国大将朱然所擒,1984年6月考古学家在安徽省马鞍山发现了朱然的墓葬,这个墓葬并不十分气派,随葬品仅有一百四十多件,但其中却有漆器八十多件,这些漆器带给人们惊喜的并不是它们的实用性,而是一种新颖的艺术特色。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一对犀皮漆金铜扣皮胎漆耳杯,这耳杯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犀皮漆实物。
犀皮漆技艺是中国传统大漆工艺之一,是中国最好的漆器工艺。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 同,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犀皮漆又名菠萝漆、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等叫法。
最早的犀皮漆出现于三国时期,发展至今的1800多年时间里,多次几近失传。在比例完美的胎体之上施以层层髹漆,打磨和抛光之后,显露如行云流水般神秘的肌理,花纹隐现其间,天然流动、富丽高贵。
犀皮漆做漆第一道工序:依循古法
在胎骨上裱由苎麻织成的夏布,刷上生漆,然后用天然生漆、古瓦灰调和成漆灰,在胎骨上上生漆灰。生漆灰要批五六遍才能把器型做准,所有线条必须曲直规矩,方圆有度,一切都要恰到好处。随后不断上漆灰,髹三到五遍,然后阴干,之后打磨,不断修整,让胎骨精准。
犀皮漆第二道工序:打埝
制作完工后的底胎面上,用稠厚的色漆点堆突起的花纹,称为打埝。打埝是纹理形成的基础,这是一门绝活,是决定犀皮漆成败的一道绝密工艺,因为难度极高,所以导致犀皮漆在历史上几次失传。漆的纹理流动得不流畅,或者变化很少、不美,这都取决于打埝的过程。
犀皮漆第三道工序:髹漆
打好埝之后,要入荫房干燥,需要一周或半个月,有时长达一个月。干燥后,再一遍遍刷不同颜色的漆。每髹一种色漆都要入荫房干燥,待完全干透后,再髹另一种色漆。漆的干燥与通常其他器物的干燥不太一样,它需要一定的湿度,潮湿温暖的气候更利于漆的干燥,天气太干的时候,反而不容易阴干。色漆与色漆之间要用对比色,如果使用同一色系,打磨时就难以出现分明的花纹,传统的犀皮漆有“红黄黑”、“红黄绿黑”两种不同的配色,花纹就隐藏在这不同色系的漆层中。
犀皮漆第四道工序:打磨
漆面干透后开始打磨,使花纹显现。原来打埝时凸起的点状四周,被不同颜色的色漆圈包围,这些圈流动延伸后,又成了另一种形状,又与其它纹理结合、相融。因为突起的部分被打磨掉,最终呈现出环绕着原先埝子形状的一圈圈的花纹,纹理层见叠出。色和色之间,流动着,交融变化着,显出流光溢彩、缤纷晓畅之纹。
最后一道工序:抛光
犀皮以光滑为美,粗磨、中磨、细磨,多次打磨平整后,再需用手抛光,这又是一道绝活 — 如果速度和温度不及,器胎就不会有光;而速度和温度过了,胎里则会发生暗子,产生杂质。只有当温度与速度恰如其分,漆器才能生成自己的光 — 那温润而又绚烂的无法掩饰的,属于犀皮漆的内蕴光泽。
以上仅为大致步骤,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割漆、榨漆、制模、调漆灰、刷漆、批灰、裱布(不断重复以上三步)、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抛光等数十种工艺繁琐的流程。
南宋时期
犀皮漆的漆器就作为贡品
为皇家御用
平常人家更是一件难求
各代工匠也更是将其复杂的制作工艺
视为不传秘法
人们关注漆器
多关注漆器表面的髹饰工艺
因为这是最显而易见
最吸引人的
好的东西从头到尾
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
这是叶家杨的信念
也是他作为东曦家具研习社一名社员的信念
要做就要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
从自身做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内心的修养达到了
才能自由地掌控技艺
历时18个月
一整套大漆文房家具
这在国内不仅仅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
更是一种对传统家具文化和技艺的坚守
2018年11月15日-18日
第十三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
东曦家具研习社·藏云山房·非遗展区
静待诸君…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