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远庭轩
古代文学研究生,专注古诗文20年
–03–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宋代〕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暮春时节,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
眼看又即将到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她深深闭紧闺门。
李重元的《忆王孙》总共四首,分为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首春词最负盛名。
《忆王孙·春词》咏怀的是闺怨。春日黄昏,寂寞深闺,谁不想软语温存?谁不想共立黄昏?但是,由于游子离乡,少妇面临的现状是“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样的孤独,这样的寂寞,让我想起了刘方平笔下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女子的相思由萋萋芳草而起,以梨花零落做结,含蓄悠远,冷峻清幽。
–04–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自己的弟弟的,亡国之前,李煜曾派弟弟郑王出使大宋,谁知无端被宋高宗扣押,李煜担忧弟弟的安危,恰逢春半如秋,梅花飘落,青草离离,愁情油然而生。
–07–
春草
杨基 〔明代〕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浓。
这让我想起六朝旧恨,南浦送别的场景。再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水边的春草和野花都似乎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而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则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
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
这首《春草》是杨基的代表作,写于南京。离离春草,融融春辉,激起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首联“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肺腑。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是浓密,仿佛整个宇宙都浸透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地,游子的心情又如何呢?
颔联“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写出两种不同的愁滋味。上句由芳草斜阳想起六朝旧恨,下句由细雨春草想起南浦伤别。这两种愁绪都是因春草惹起,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颈联“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诗人回想到眼前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可看出六朝烟花歌舞的痕迹。在诗人眼里,水边的春草和野花似乎都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又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
尾联“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平川十里,牧人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无数牛羊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六朝旧梦已完全隐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满了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诗人以春草为题,写出了对生命意义哲理性的审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朦胧追求,全诗几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风情在摇曳,可谓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
墨远庭轩,
这里有最美古诗文,欢迎关注~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