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76天。北川中学的同学们伴着午休结束的铃声,从寝室三三两两走出,不少学生手中拿着午休时温习的功课,一些男生捧着篮球冲到篮球场上打起了比赛。
教学楼里长长的无障碍通道几乎没有残疾人在使用。
这是一所特殊的中学,也是一所普通的中学,十年间,废墟中,重新生长出希望。
地震发生之后,校长刘亚春组织老师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即组织幸存的老师和高年级男生回到坍塌的教学楼里救人。在县委书记和县长赶到之后,他们成立了临时抢险指挥部,展开了营救。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在废墟中救出了二百余名师生。
次日,北川中学师生冒着余震和落石的危险徒步走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坐上了去往绵阳的车。震后第三天,幸存的北川中学师生们转移到了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一周之后,北川中学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正式复课,成为震后灾区第一所复课的中学。
最特殊的高三
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条件十分艰苦。起初板房没有建好,学生住在帐篷里,一本教材都要八九个学生拼着用。不久后,山东青岛援建组及四川长虹集团为师生搭建的板房教室建成。随着板房和各方救援物资的到位,北川中学复课之后的教学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这次大地震中,北川中学高三的594名学生奇迹般地全部幸免于难。2008年6月30日,高三学生们从帐篷搬入板房,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
炎热的天气条件也是一大考验。酷似保温箱的板房教室即使装了空调在夏天仍然异常闷热。“那个时候只要一下课,班里的男同学就贴空调边上吹冷气了。”
刘亚春的电话是公开的,学生可随时联系到他。校园里还设有校长信箱,刘亚春经常收到同学们的来信,也会认真回信,“有时回信的篇幅比学生来信要多得多”,唐高平说。
刘亚春将学生视为教育的本位。在北川中学有一句老师学生们都知道的话:“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要他想教;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他想学。”这句话被很多人看作是刘亚春的治校格言。在北川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刘亚春一直努力贯彻学生本位的理念。
北川中学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心与陪伴。由此,北川中学于2013年起开展了“1 6爱心护苗行动”。学校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人1小组,每组由1个任课老师直接对接。在平日中,老师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2008年至今,北川中学从未开除过任何一个学生。
不开除学生并不等同于松散的教学氛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若亲子’。教学质量不抓上去,我心里有愧。”刘亚春说。
北川中学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成绩上的不断突破。地震后,北川中学提出了“三年恢复,六年启程,九年跨越”的目标。2013年,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联合办学,开办绵中班,并在同年聘请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名师乔荣凝打造“学思课堂”,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2016年,北川中学已经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
十年间,北川中学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夹缝男孩”郑海洋从北川中学毕业后,几次创业最终回到了残疾人康复领域,希望给更多残疾人带来帮助;同样从北川中学废墟中走出的“无腿蛙王”代国宏在今年春天开始了百天感恩之行。
“学会铭记与传递‘爱’,因为我们的学校本就是一座大爱汇成的丰碑,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爱的阳光里。”这是2018届高三(13)班的修涓译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国旗下发言。十年前,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幸运地从地震中逃出以后,她被转移到北川中学,当时北川中学地震的场景今天仍是历历在目。
2018年4月22日,修涓译结束了三诊考试,这也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场模拟考试。“我想去中山大学中文系,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她笑着说完,匆匆走进了教学楼。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