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放牛娃”郑维山·】——?
1915年,郑维山生于(今)河南新县,贫困家庭出身,只读过一年书就辍学。为了给家里节省粮食,开始给当地的地主家放牛。因其父亲有着浓浓的革命情怀,发展成为了我们党在当地的情报员。
从小郑维山受父亲的熏陶,根正苗红的郑维山九岁就接替了父亲情报员的工作,开始秘密给我党送情报,而且每次都能圆满完成我党交给他的任务,深得领导们的赏识。
1930年,仅仅15岁的郑维山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份他带领七十多位赤卫队员正式加入红军,并被安排在了红四方面军最主力的部队。
郑维山也毛遂自荐,自己要带队去打这场战役。政委立马将此事告知了正在商讨的领导们,经过一番商议后信为郑维山的条件还不太成熟,还得再考虑下。并给郑维山通了电话。
郑维山在电话中态度坚决的说道:“我的决心已定,这场战役必须要打,而且就按我说的去做,错了我负全责。”当即就挂断了电话开始谋划这次的进攻。
之所以郑维山敢这么顶撞上司,其实当时郑维山早有准备,也预料到此战十有八九会发生,也早已知晓金城的要害之处,他早就秘密安排了3000人的部队潜伏在离金城不远的地方,只待此战开战。
于是郑维山下令潜伏的部队等待时机分批进入敌人的防御圈,潜伏在金城的两个关键点和十字架山的植被中。
用兵如神的郑维山先是让炮兵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敌军阵地轰炸一次,以此方法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而潜伏在金城周围的战士们听到轰炸炮声后就趁机往敌人的防御圈挪动挪动。
终于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预定的进攻时间到了,只见郑维山一声令下,炮兵开始猛烈轰炸,潜伏在植被里面的部队也开始猛烈攻打。敌军面对此战况,顿时乱了阵脚。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金城的两个关键点和十字架山都被我军占领。打了敌人都乖乖滚回城里去了。
就在郑维山要收兵回营时,他接到了总司令部的电话:“敌方已同意全部协议”。至此金城战役完满结束,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战役,被郑维山不到1个小时就拿下的战役。
?——【·十年一次大规模阅兵·】——?
经过了十年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部队武器装备具备了独立的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兵种比例也大大增加。在1958年的一次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把1959年的阅兵仪式办成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自此十年一次的大规模阅兵仪式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中央的要求,郑维山火速指导司令部拟了一份阅兵方案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此次阅兵总指挥由北京军区负责,杨勇担任指挥部主任,郑维山和谭希林担任指挥部副主任。
此次阅兵不同于每年一次的阅兵仪式,这次是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阅兵仪式,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仪式。郑维山一刻也不敢懈怠,立即商讨方案中各个环节部署,从方队的编排、先后顺序、时间节点、方队的速度以及口令卡点等等细节都考虑的很到位,而且还在部署中做了新的创新。
1959年10月1日,阅兵仪式隆重开始。一个个浩澜的队伍整整齐齐从天安门广经过,都高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势浩荡,响彻天空,一浪比一高,在场的人员无不热血沸腾!
站在阅兵总指挥台的郑维山,不禁流下了喜悦的泪水,这时的郑维山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他非常清楚有这气势恢宏场面,一离不开国家的不断进步,更离不开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都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当属来之不易!
阅兵仪式顺利结束了,没有一丝差错。不一会儿接到了周总理打到阅兵总指挥部的电话:郑维山,你再一次打了一个漂亮仗啊!毛主席很高兴,让我转达对你们的关怀与问候!从此郑维山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毛主席心里。
2000年4月份,郑老将军病情恶化,他执意不再治疗,不再浪费国家的钱,留着多造一些炮弹。
2000年5月9日,郑维山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郑维山将军临终遗言中特别地提到:请把我最后一月的退休金交给组织作为我最后一次的党费。不要把我埋葬在八宝山,请把我的骨灰洒在大别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我要陪着当年的战友们。
?——【·作者观点·】——?
郑老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像郑维山将军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我们要学习郑维山将军的优秀品质,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决心。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