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灾难
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灾害之严重,令全国人民揪心。
在县区方面,市内五区和四个开发区共遇难108人;
巩义市遇难64人、荥阳市58人、新密市46人;
登封市12人、新郑市2人,上街区2人,中牟市0人,郑州郊县市共遇难184人。全市共遇难292人,失踪47人;
在郑州之外,遭遇了同**暴雨,市域多县多日泡在水里的新乡市遇难7人,失踪3人;平顶山市遇难2人;漯河市遇难1人。
每年从冬季到夏季,副高随着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受太阳辐射影响,逐渐增强,向北移动、向西延伸,在东亚大陆也就是中国东部逐渐扩大地盘,带来晴热的高温酷暑。
在晴热强盛的副高控制下,太平洋的水汽一般无法直接进入中国大陆。
全球变暖使得副高极端北抬
但今年受全球变暖和“拉尼娜”余波等原因影响,副高极端偏北,远远地越过了往年平均的范围,让东北出现了罕见的高温。
这下在整个中国东海岸,直接敞开了太平洋水汽进入的大门。
所以,只要副高极端北抬,给东海-西太平洋季风让出了水汽输送通道,再加上大洋上的台风如同增压泵一样泵送水汽,结合冷涡、锋面等动力条件,华北就会下起暴雨。
如果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配合,从正南方也输送水汽,加之大范围环流稳定,那就是大暴雨、特大暴雨。
如上图所示:
台风暴雨为黄色格子,主要发生在南方沿海;
台风助推暴雨为红色斜线,发生在北方;其他白色线框为季风暴雨。
而当时北京市朝阳区也录得24小时超400mm的特大暴雨量,至今仍是北京暴雨研究的重要材料。
由于年代久远,距今已有58年,当事的青壮年大多垂垂老去,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场灾害了。
“75·8”河南特大暴雨
难忘“75.8”,那是47年前中原大地一道沉重的伤痕。
1975年8月4日凌晨,7503号台风穿越**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以罕见的轨迹,越江西,穿湖南,6日凌晨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75.8”虽然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但大气环流形势其实和今年很像:
副高较常年异常偏北,东海岸“大门”敞开,异常丰沛的水汽由千里之外的大海源源不断,从西南方、东方而来,给台风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支援。
而至于台风本身,在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却均未造成明显的灾害,太平洋台风泵送 西南季风水汽供给配合,才是暴雨的根本原因。
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北方再次逐步进入了偏暖、偏湿的新气候时代。
西北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绿,就连新疆也多次下起了大暴雨。
近些年,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不少因暴雨导致的洪水和内涝,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暴雨过程的一个背景,也正是因为副高北抬,东来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西南季风,在湖北江西一带汇合,继续源源不断地向正北北纬40°的北京输送水汽所致。
最近两年,2018年的台风“摩羯”、“温比亚”,导致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多地极端暴雨。
2019年的台风“利奇马”更是隔山打牛,大暴雨覆盖了华东沿海,华北东部和东北。
例如最近的7月12日(周一),预报认为暴雨过程有可能延迟到早上,也就会与城市早高峰恶劣遭遇。
于是在11日的周日下午,北京市发出紧急通知:
中小学生停止到校一天,有条件的单位实施弹性上下班、错峰下班、在家上班等措施,全市做好防御大暴雨的准备。
虽然暴雨过程在凌晨结束,早高峰的雨量只属于正常。
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这本来就是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应对之惑:为何五次红色预警无人听闻?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灾害性事件。
50年来,随着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超级计算机的全面普及,中国的暴雨客观预报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一方面固然要救灾,给幸存者以继续生存的保障和帮助;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追问和反思,告慰逝者,避免下一次悲剧重演。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