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美好的,大学四年间三年在学校读书,后一年就要去实习了,这是大多数学生的规划路径,可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创业。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创业的政策相对来说会更好,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手续。可是,在当下的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中,即使大学生想到了创业,也不敢一搏。
一名女大学生就超乎人们的认知,在大二的时候就创业,赚了接近2000万,她和她的几名同学已经见过无数个的客户,参加了好多比赛,完全不输给接受过研究生、博士生学历的大学生,这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有点像异世界的事了……
大学生边读书边创业, 赚1800万,她靠的是什么?
这名王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就崭露头角,她本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于是就办了个公益组织,名字叫“国风汇”,这个组织不是大学里的普通社团,而是针对校外的小学生的。
她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小学去讲关于非遗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他们自己找的,语言是自己组织的,而联系小学也是她们自己的工作。
王同学想要传播文化的心情尤为迫切,即使她本专业是理工科专业,可是王同学把理工科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很好地融在了一起,她在大三的时候就创业,她经过了几次挣扎,开了第一家公司。
名字仍旧是国风汇,但现在已经是公司结尾了。正如现在大学生之间流行的国风系列小饰品,像是手工皂、本子这些大学生都能够用得上的东西,在王同学这里应有尽有。
从设计到开发,这一系列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流程,王同学只要做好管理,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会在正常的轨道上。
王同学能够赚得1800万元,那么给她的荣誉也不会是吝啬的。“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的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得主,这些实实在在的荣誉就是对王同学的最好的教育。
自己想做的事和事业,王同学将两者结合到了一起
王同学介绍说,她从小就听祖父对她讲的古典人物故事,上大学后她就和同学走访了137个传统文化地,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笔者看来,正是家庭教育成就了今天的她。
把热爱的事变成了工作并且实现财富自由,这是每个大学生都渴望的事情吧,这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吧。非遗和传统文化是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的,而王同学又有这样的兴趣,创业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顺势而为的决定。
可是仔细看王同学的经历,大一的时候就去小学讲课,那她的学业怎么办,高等教育不能扔掉啊,虽然大一的时候课业还不是多么紧张,但刚上大学就兼职是需要很高的多任务处理的能力的。
谈客户和创业还有突然发生的事件都是很考验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这些在大学里是学不到的。还有在大学期间,她还参加了《最强大脑》,并且走到了十强。学业、创业、参加节目,这三样事情,都需要很好的体力和精力,这些是大多数大学生都难以做到的。
大学生应在失败中看见多种可能性,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
现在她有三家公司,分别叫“国风汇”、“悦嘉”和“国色”。王同学外表出众而且才能非凡,这不就是小说里的女主吗?
像王同学擅长的就是与人交往和经商,又有自己的兴趣,那么她创业开公司是合适的,其他的大学生也用不着效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可以做成一番大事。
大学生应该在失败的教训中看见多种的可能性,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知晓如何应用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应对多任务,还有以自己目前掌握的资源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输出。
这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正是高等教育一直倡导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是目的,更要去学以致用。所以,有了王同学这样的榜样的,大学生更应该勇于实践,想着把自己的兴趣如何转化成职业,这样才能够一直对生活保持热情。
话题:你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看法?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