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双十一”,除了光棍节,似乎,“错过一天,再等一年”的广告词,让许多人都不甘心错过这个全民购物的节日。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全球了。
以前,富士康加班有加班费且有限制,十二跳之后,万众哗然。现在,IT企业加班无加班费且无限制,经常过劳死,无人关心。
互联网公司的“996”模式(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且没有任何的补贴)一直引发着社会争议,有的人认为违反了劳动法,有的人说:“不习惯你可以炒老板呀”。
那么现在的996和为了迎战双十一更加疯狂的加班制度,究竟是提高了效率和产量,还是雇主和员工之间合作关系的倒退?
至少,那些已经成功的大互联网公司就是这么做的。阿里巴巴在校招时明确表示,不接受加班的不招。有阿里员工家属曾给马云写信抱怨,自己老公每天睡6个小时都算奢侈。
华为让员工签署了《奋斗者申请协议》,让员工放弃带薪年假。360食堂营业时间长达16个小时,即使在凌晨0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间,食堂仍有3到4位师傅驻守,这都是为了兼顾晚上加班的员工。
其实,“996”或者是“10,10,7”未必是企业最求效率的最佳手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一旦从正常工作、加班自愿的状态,转换为强制996或10-10-7,“看小说、打游戏”的比例,可以从3%上涨到最高28%,涨幅约9倍。
没错,加班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阶段,它符合资本社会的效率问题:睡眠时间关乎巨大的经济利益。
不过作为企业,还是应该认知与员工的新型关系。过去泰勒所提倡的那种生产效率和控制论,已被现代公司雇佣关系所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不知善待员工的公司是没法获取优秀人才的。
而企业与员工的最佳关系是:企业帮助员工成长,而员工为企业贡献才能,这是一种新型的“联盟”关系。
当然,作为员工,也应该学会让工作应有计划性,学会珍惜注意力。就像事件中的潘洋一样,很多人面对工作非常焦虑,其中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这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
此外,除了钱,许多员工并没有认清自己工作的意义,拿着“高薪”,当着房奴,被迫加班,缺乏自我价值观的认同,仅仅靠钱是解决不了的。
记得罗辑思维的罗胖曾说过:”只有穷人才偷懒,富人都忙着“为了兴趣而工作,休闲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人生不只有那些一串串代表利益的数字、模式化的关系和冰冷的理性,你也不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和一具享乐的肉体,你应该还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性温暖的亲近。
或许此刻,还在海外留学的你,正愉快地淘着自己喜欢的宝贝。不过,请不要忘记,这个狂欢购物节日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日以夜继的付出。
也请尝试切换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说不定,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也会在曾经那个所谓理想的大公司里,用青春挥洒着自己的价值。
究竟痛与不痛,苦与不苦,只有自己知道。
好了,我们团队自用的达人邀约软件,如果需要软件的联系我们吧,软件收费哟,白嫖勿扰!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