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又一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历史中曾经赫赫有名的论坛,将自己放到了拍卖台上。
尽管西祠胡同的没落与艺龙及后续的运营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与猫扑、天涯等一众论坛“坠落”的原因一样,这一模式的落后及变现难、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下,任何一个没有因时而变的网站都注定会被用户抛弃。而那些至今还在缅怀论坛不再的用户,或许也正是最先放弃的那部分版主或水友。
而在70、80及90后感叹天涯、猫扑、西祠胡同、超大、飞扬等论坛凋零,畅谈曾经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时,占据移动端网民规模28.1%的Z世代,可能还会问一句“这是什么?”而诞生于2009年的微博,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5.73亿,来自移动端比例更是高达94%,并且有超过75%月活用户为Z世代。
其实,论坛的衰落无疑还源自于用户使用习惯的迁移。随着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方式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PC端的论坛已经多少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论坛都没能成功实现向移动端的转型。而在视频内容的冲击下,以图文形式为主的内容,显然也越来越难以抓住年轻用户了。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互联网冲浪是为了快乐”,显然面对糟糕的使用体验、极为繁杂的内容等,论坛先天就有的缺陷,用户也不会一直停留。而在论坛是以植入式广告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情况下,没了用户又谈何盈利。虽然天涯总裁邢明曾表示,“商业化不能操之过急,社区网站必须在内容纯粹化与商业化探索二者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但事实也已经证明,论坛的模式与流量和资本很难共存。
然而,豆瓣日前关停17个问题小组、宣布停用所有私密小组等举动,其实也已展现出,含有论坛基因的小组功能所带来的粉丝聚集、谩骂互撕、制造舆论等问题,其实也牵绊着豆瓣前行的步伐。
虎扑在成功转型后两次上市折戟,也仍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盈利不太稳定等困境。并且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豆瓣、虎扑等平台来说,是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留住优质用户,以及稳定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显然,20余年前创建网站的那一批人,都或多或少还有些许“理想主义”,有人曾期盼着“做最好的篮球网站”,有人梦想着“以兴趣和发现为逻辑来连接人与人”,也有人曾发表《天涯这个烂地方》来表达对其“一往情深”。但对于市场而言,这些“理想主义”的气质或许并不讨喜,毕竟“这种死又死不掉、上又上不去,说他两句,文艺中年的创始人还不高兴”。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论坛这一模式显然已经无力承接起更多用户的涌入,但最后的结局可能并不会是完全消失,而只是回到最开始垂直、专业化,且小众的样子。不过这样还能够挣钱吗?想多了,大多数人或许只是为爱发电罢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