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难想象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能获得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有多难。反正比考上北大清华可难上太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只有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者,才有可能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一席之位。
总而言之,只有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人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哪个家庭要是能培育出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用老人家的话就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后世子孙才有了这般运气。
然而在近代中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这个家庭一共有9个子女,这9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其中就有三个孩子成为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那这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呢?这正是梁启超的家庭,说到梁启超,你是不是会想到戊戌变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梁家9个子女的成就:
长女梁思顺是我国诗词研究专家,编有《艺蘅馆词选》,并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长。
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
看完梁家9个孩子的介绍我想没有一个中国父母不惊羡的!所有的中国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望子成龙,在梁家这个心愿变成了现实,梁家9个子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那么重点来了梁启超是如何把孩子位培育得这么好呢?
在梁启超的书信中,你会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除了传播爱,梁启超也一直着急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除此之外,梁启超非常尊重子女自己的意愿与选择。
次女梁思庄在加拿大上大学时面临着专业的选择,梁启超曾在信中建议:“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不知道你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当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并无兴趣后,梁启超又马上写信:“庄庄: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最终,梁思庄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图书馆学,考入**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后来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和现代很多父母过分关注小孩的成绩不同的是,梁启超对于子女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一次梁思庄考试得了第十六名,自尊心很强的她感觉很受伤。梁启超得知后赶紧写信给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简单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在写给梁思庄的另一封信中,他又如慈母般嘱咐道:“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
读了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能真切地感受得到他是像交朋友一样在和他的孩子们交往。
梁启超在交往过程中还给他的孩子们都起了外号,梁思顺是“大宝贝”,梁思庄是“小宝贝”,梁思懿被叫做“司马懿”,小儿子梁思礼是“老baby”,被梁启超译成“老白鼻”。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忍俊不禁了呢?
多么有爱又有趣的画面!我相信这样的家庭一定能培育出心底有爱,眼里有光,能读诗也能扛事的好孩子!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