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 王立平)
1. 十九年深耕高尔夫服饰,极致匠心铸就大国品牌
1.1 中国高尔夫服饰领军品牌,疫情未改强劲增长态势
国货高端运动服饰领军企业,2023 将迎创立二十周年。
1)坚定轻奢高端定位,十九载沉淀稀缺品牌美誉度。
2000 年全资收购“比音勒芬”品牌,2003 年正式在广州成立公司,创业之初就专攻高尔夫服饰领域,正乘国内高端运动派生巨大配套消费需求的东风,至今 19 年已成功树立轻奢高端的国货品牌形象,近 5 年连续位居中国高尔夫服饰同类产品综合市占率第一位。
2)三年疫情仍逆势增长,超十年连续增长无一缺席。
公司 2016 年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但从可追溯最长的财务数据来看,2011-2021 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从 3.0/0.44 亿元高速成长至 27.2/6.25 亿元,10 年 CAGR 高达 24.5%/30.4%,尤其,在 2020 年疫情以来 2 年 CAGR 仍保持 22.0%/23.9%高增长态势。
22Q3 业绩再超预期,逆境之下强势领跑全行业,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为 9.1/2.8 亿元,同比大增 20.1%/30.4%。
1.2 门店数量突破千家,横向全国布局、纵向渠道下沉
从区域品牌锐变国货典范,2021 年全国门店突破千家。
1)2016 年上市之后进入开 店快车道。2013-2021 年门店数量由 520 家增长至 1100 家,其中拆分 2013-2016 年/2017-2021 年上市前后净开店分别为 82/498 家,即使近两年在疫情扰动之下开店也未见明显减速,2020 年净开店略回落至 85 家,2021 年则重回百家以上达 121 家。
2)直营、加盟门店数量相近,抢占一二线与下沉三四线并进。公司一二线城市门店多为直营店,主要位于高端商场、机场高铁、奥特莱斯等,三四线城市则主要以加盟方式下沉,2021 年直营/加盟门店数量分别为 532/568 家。
2020 年疫情短暂压制年内加盟净增规模,但 2021 年就大幅反弹达到净增 75 家,可见品牌加盟的积极性依旧高涨。
分地区:华南大本营仍是最大销售地区,其他地区销售增长迅猛。
1)四大主力区域合计贡献占比超 7 成,市场结构相对均衡。2021 年最大的华南销售额 6.0 亿元,贡献占比达到 22%,叠加华东(19%)、西南(17%)、华北(16%),前四大主要地区合计贡献占比高达 74%,均有可观的规模贡献。
2)过往相对弱势区域近年来增长迅猛,正在快速补强。华南销售增速相对稳健之外,过去贡献销售占比相对靠后的华北/东北/华中/西北增速更快,2016-2021 年 CAGR 高达 31%/26%/30%/35%。
1.3 实控人股权集中,滚动实施员工持股分享发展成果
温商匠人持股比例高,创始人实控地位稳固。
1)从进口代理到创始品牌,深谙高端服饰经营之道。公司创始人谢秉政先生 1997 年便开始在投身南宁市七星路,经营十余家店铺,主要代理华伦天奴、圣罗兰等国外高端品牌,直至 2003 年创始掌舵比音勒芬公司,数十年研究国内高端客群的着装需求。
2)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持股高,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公司实控人谢秉政、冯玲玲夫妇合计持股 41.3%,股权结构较为集中。
3. 强品牌加速上升周期,裂变、破圈、筑新
3.1 顶尖设计 科技面料 稀缺营销,奠定品牌力连上台阶
“三高一新”研发理念,以一流产品立一流品牌。公司坚持高品质、高品位、高科技和创新精神的产品设计理念。
1)不惜研发投入,力度更超国货运动三杰。2019-2021 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2.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3.0%,高于安踏2.3%/李宁2.2%/特步2.5%。
2)专利积淀深厚,上市后专利数量暴增。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公司已拥有专利数量达 120 项,是 2016 上市当年的 3.75 倍,主要集中在创新版型、面料、工艺等方面。
3)产品力转化,奠定高水平的件单价。相较于 2020 年,2021 年主要产品价格带进一步聚焦收窄,然而平均件单价提升至 739 元,突破近年来新高,彰显市场美誉度。
3.2 以超级品类引领系列裂变,刻画 T 恤小专家品牌形象
从“我的奢侈品”、“高尔夫第一联想品牌”到“T 恤小专家”,核心品类引领品牌打开市场空间。
1)T 恤刚需市场大、标品盈利高。T 恤具备刚需、易耗、跨地域、跨季节等特性,呈现出复购率高、市场空间大、成长性持续等品类优势。根据中央研究院报告,全球 T 恤年销量数十亿件,中国作为 T 恤消费大国,每年消费 T 恤超过 30 亿件。
2)六大优势奠定 T 恤小专家市场地位。公司 20 年精研积累多项革新性 T 恤专利,结合上千万人体数据,打造最适合中国人体型的 T 恤。
3)长青款畅销,市占率遥遥领先。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8-2021 年比音勒芬 T 恤已连续 4 年霸榜同类综合市占率第一。2021年比音勒芬在中国高尔夫服装市场/T恤市场综合占有率62.9%/3.0%,均遥遥领先次席品牌,且在 T 恤市场的份额仍具巨大提升空间。
超级品类引领四大系列裂变,精准覆盖精英人群穿着场景。
比音勒芬品牌旗下四大差异化系列:
1)生活系列:在“生活高尔夫”品牌理念下,生活系列是 SKU 最多、贡献销售额最大的产品系列。
2)时尚系列:有别于生活系列的低调奢华,时尚系列倾向结合国际潮流元素,更展现时尚轻奢和着装魅力。
3)故宫联名系列:自 2020 年春夏上市,稳定推新“朕都依你”、“天官赐福”、“福禄寿”、“奉天承运”等款,是同行中在售故宫联名产品数量较多的高端品牌商之一。
4)高尔夫系列:定位高端时尚运动,结合高尔夫运动特性,采用国际领先的功能性面料和舒适度设计,当前在售商品数量上百款,SKU 丰富度已足够支撑该系列单独开设门店。
统计比音勒芬官方商城当前在售商品:
1)价格带:生活、时尚系列产品价格带更宽,故宫联名、高尔夫系列价格带更窄。就主力 T 恤产品价格来看,生活、时尚、高尔夫系列产品价格水平接近,而故宫联名系列单价较其他系列产品高约 20%。
2)SKU:生活、时尚系列在售产品丰富度更高,在售产品数量占比合计超 75%,高尔夫系列 SKU 数量快速扩充,故宫联名系列则相对较少。
我们认为,四大系列主力产品价格趋近,系列裂变旨在覆盖轻商务、时尚、运动、国潮等更多差异化需求偏好,并非简单的提价手段。
科技创新和匠心工艺,满足精英人群日渐细化的运动场景需求。
在新韩国设计师主导下,产品细分为时尚高尔夫和专业高尔夫两大系列,时尚度更高、SKU 更加丰富,适用于不同运动场景穿着,已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人群。
新产品采用韩国原产高品质速干纤维,具备高倍吸湿力和专业防晒抗 UV 功能,为热衷于高尔夫运动,注重时尚和功能性的消费者提供高值体验。
我们认为,比音勒芬系列实施单独开店,将进一步提升高端人群对于时尚运动的消费体验,持续打开客群边界、店效上限、开店空间。
比音勒芬在前、威尼斯在后,复制高端品牌运营经验,构筑第二成长引擎。
1)跨界联名:先后与哆啦 A 梦、史努比、贝肯熊合作,推出联名限定系列,童趣加持品牌形象。
2)明星矩阵:自 2019 年官宣国民夫妇田亮、叶一茜成为首任代言人,此外也通过明星街拍高频曝光。
3)异业联盟:后疫情时代国内精致露营热潮兴起,与现象级户外露营品牌牧高笛同框出镜,贴合户外新场景。
4)高端面料:采用长绒棉、丝柔棉、冰丝棉、美丽诺羊毛、防晒 UPF50 等高端面料,打造轻运动、轻户外、轻面料产品风格。
起步初期 3 年受疫情掣肘,看好后续旅游出行复苏助力新发展。
1)品牌起步波折,恰逢全球疫情爆发。威尼斯品牌于 2019 年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但恰逢 2020 年初全球疫情首度爆发,出游需求萎缩拖累旅游度假服饰发展。
2)旅游出行数据仍处于历史低位,有待后续复苏。2020-2021 年中国旅游总人数大幅减少至 30 亿人次上下,较 2019 年超 60 亿人次基本腰斩。从最新跟踪的中国航空客运量来看,2022 年国庆黄金周平均每日客运量 71 万人次,不到疫情前 2019 年国庆黄金周 165 万人次的一半水平。
3)户外露营等热潮兴起,预示民众出游跃跃欲试。我们认为,过去几年疫情防控导致人们出行受阻,随着后续防控措施边际松绑,出游需求有望迎来反弹,届时威尼斯品牌发展将受益。
3)高尔夫系列独立开店延伸成长曲线,再拓店效、开店上限。
公司当前已突破高端女装普遍面临 500 家的门店瓶颈,与中高端女装 1000 家门店级别接近,但远低于大众男女装与大众运动品牌动辄 6000 家左右的门店规模。
公司启动高尔夫系列独立开店,是品牌属性从中高端男装向运动时尚更加倾斜的标志性举措,有望复制 FILA 发展壮大超 2000 家门店的成功之路。
参照 Descente、Kolon 等高端运动品牌正处于迅猛增长期,比音勒芬品牌定位与专业调性与之更加相似,从当前时点来看,具备更长的成长周期与发展上限。
提升快反 谨慎计提,近年来存货周转效率已持续改善。
一方面,公司提高快反比例,精准配货,持续提升终端售罄率,在当季不采取打折促销的前提下,当季售罄率预计已达 60%以上。
另一方面,公司采取更谨慎充分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策略,2021 年度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7868 万元,但实际绝大部分后续又能转销回来。
综上举措,近 3 年公司账面存货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促成存货周转天数持续缩减至 1 年以下。同时,2 年以内库龄的产品占绝对多数比重,实际为去化能力极强的存货。
“保护品牌(价格)、牺牲售罄率(存货)”的策略,实质是建立在强劲现金流与存货变现能力之上,难以复制。之所以品牌普遍不敢采用比音勒芬模式,主要担心存货占用当年现金流,然而过季存货即使深度折扣,变现能力也同样有限,甚至稍有不慎,就埋下巨大的存货风险,进入恶性循序。
对于比音勒芬而言:一方面,持续扩大的现金流能够支撑部分存货挤占,2021 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 41%至 9 亿元,净现比扩大至 1.44 倍,收益质量突出。另一方面,经典男装的时尚变化较小,过季存货的变现能力仍能延续,第二年调入奥莱渠道的产品动销与折扣水平优异,从而不至于形成过大过久的积压。
奥莱渠道基本直营,折扣上行保障可观盈利。
奥莱店为公司主要的存货消化渠道,基本按照 8-10 家正价店对应 1 家奥莱店的结构配比。奥莱店折扣集中在 4-6 折,且近年来随品牌力逐年提升,而奥莱店运营成本低于正价店,因此仍具有较大利润空间。
我们测算:虽然奥莱店折扣较正价店力度更大,但奥莱租金扣点普遍 10-15%,远低于商贸扣点 20-25% 水平,因此在其他成本、费用、税费相同条件下,奥莱店净利率仍然可观,普遍高于其他品牌正价店。当奥莱折扣率升至 6 折情形下,甚至公司奥莱店净利率与正价店接近。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
结合最新公司情况及外部零售环境,我们对原盈利预测中部分关键假设因子进行微调, 包括但不仅限于:调整22-24年净开店数量至 130/180/180 家(原为 180/200/200家),毛利率 至 76.6%/77.6%/78.3% ( 原为76.9%/77.2%/77.6%),销售费用率至36.5%/37.0%/37.0%(原为 38.5%/39.0%/39.0%)。
最终,我们调整公司 22-24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 年营收增长 16%/21%/21% 至 31.7/38.3/46.5 亿元(原为 32.4/39.6/47.5 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 28%/25%/26% 至 8.0/10.0/12.6 亿元(原为 8.1/10.0/12.3 亿元)。
费用预测:公司刚性费用较少,在疫情背景下仍能合理控费,尤其销售费用率改善显著,管理及研发费用率相对稳定,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预计 22-24 年销售费用率 36.5%/37.0%/37.0%,管理费用率 5.8%/5.7%/5.6%,研发费用率 3.1%/3.1%/3.1%。
具体逻辑如下:分线下直营、线下加盟、线上电商渠道拆分营业收入,并假设分渠道毛利率。其中,线下渠道通过店铺数、店效或单店收入,相乘计算实体门店营收贡献;线上渠道通过增速假设,推算电商营收贡献。
最后,通过假设分渠道毛利率,推算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盈利预测过程及结果如下:
5.2 估值分析
回溯比音勒芬自 2016 年上市以来的完整 PE(TTM)-Band,公司当前 PE(TTM)仅约 18 倍,处于历史中枢 23.6 倍(粉红线)之下,估值回升空间大。
公司仅在 2020 年初疫情首次突发时期,市场恐慌打压公司估值跌至 PE(TTM)-Band 下轨,此外绝大多数时期均处于 18.6 倍(深蓝线)以上,因此我们推断公司当前估值正处于偏底部区域。
综合考虑品牌价值、所处赛道、成长性等因素,我们选取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波司登 4 家作为可比公司。上述 4 家公司均为国货领军品牌,享有较高国民美誉度,正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中。同理,比音勒芬作为高端国货运动标杆品牌,品牌价值巨大,且同处于高景气运动及功能性服饰赛道,具有极高成长上限,与该 4 家公司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比音勒芬作为中国高端运动品牌,长期受益于国货崛起与运动赛道高景气。
疫情逆境之下仍景气方向,或也将是后续复苏弹性最大的细分赛道。
公司 22Q1-3 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3%/25%,大幅领跑同行。
短期看,强品牌粘性铸就高复购率,逆境动销良好,预示后续内需复苏将迎景气加持。
中长期看,店数与店效同步提升,一二线加密与三四线下沉打开门店空间,强品牌周期中店效上行远未触顶。
我们预计 22-24 年归母净利润 8.0/10.0/12.6 亿元(原为 8.1/10.0/12.3 亿元),22-24 年 CAGR 高达 25%,对应 PE 为 17/13/11 倍。
相较于可比公司,比音勒芬成长性更佳,但当前估值却更低,参照可比公司平均 PEG,给予公司 23 年 PEG 为 0.84 倍,对应 PE 为 21 倍,目标市值 212 亿元,较 2022/11/11 市值有 60%上涨空间。
6.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终端消费,内需不振风险。
新冠疫情反复,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内需不振。同时,防疫管控导致线下消费场景受到较大限制,而公司线下渠道占比超 90%,若线下消费恢复较弱、其他渠道补偿不足,可能导致业绩增长放缓。
运动赛道高景气吸引新进入者,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中国泛运动服饰市场景气度高,吸引全球众多品牌进军,例如 FILA、Descente 等均拓展了高尔夫系列。目前公司直接竞争对手较少,但如果未来不能持续创新,可能会导致竞争优势衰减。
门店扩张进度不及预期,导致业绩增速放缓。
公司规模扩张主要依靠线下门店拓展,若疫情反复,门店扩张速度可能放缓。同时,门店快速扩张也对公司管理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若店效提升趋势难以维持,可能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存货消化能力减弱,大规模减值将影响业绩。
截至 2022Q3 期末存货 6.9 亿元,占资产总额比重约13%,存货周转率较国内同行偏低,目前公司依靠线下奥莱与电商平台有效消化存货。若在未来因市场环境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存货积压,大规模减值或将拖累业绩。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报告下载|战略报告|管理报告|行业报告|精选报告|论文参考资料|远瞻智库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