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旋律·2023》跨国春节特别节目如约而至
《春天的旋律·2023》跨国春节特别节目突破15年跨国春晚的常态形式,更注重网络传播和年轻化,对节目呈现方式和导摄手法有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和提质升级。
《多谢了》——在兔年新春之际,正值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年多,来自老挝的歌手金茉莉和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广西“新时代刘三姐”陈慧携手演绎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彩调剧《新刘三姐》片段。山水古相连,人文总相亲,200多名刘三姐纵情高歌,看民族大道变身“民歌大道”,也是一桩盛事。
《对歌》是根据电影《刘三姐》重新创编的“新刘三姐三部曲”的第二首歌曲,由广西著名词作家麦展穗为“春天的旋律”专门创作。词作诙谐幽默,时尚感、国际范十足,把跨境电商、两国人文互通交流,风景如画的山水之约,借两国四位歌手的竹筏相见,花海传情鲜活地表现出来。取景地德天瀑布和南宁友城北宁市、北江市的风景与南宁的美景城景融合在一起,情由景生,心为人动,谱写了中越友谊的新歌心声。
菲律宾传统舞蹈《BANGA》由菲律宾民间舞蹈团 1974 年由导演和编舞 Norro McGregor 组织, Sandiwang 一词的意思是思想,该团专注于菲律宾各地的传统民间舞蹈研究挖掘,旨在通过舞蹈音乐和歌曲来促进和保护菲律宾文化。“BANGA”桑迪瓦曲目,以菲律宾 7,100 个岛屿的大部分地区舞蹈为底色,包括北部的山地部落舞蹈精髓,走步轻盈,音乐金属鸣响,提振旁观者信心。
《迎接嘉宾》这首曲子由印尼传统乐器木铃铛演奏,在G20峰会上也曾为各国领导人奏响(另一传统乐器为甘美兰),乐器音质空灵,曲调和婉,作为迎接贵宾的伴奏音乐,清新淡雅,如沐春风,有宾至如归的亲和力。《故乡》,这首歌耳熟能详,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画面感仿佛就在眼前。故乡的人,就在记忆里,故乡的小路和风物,都有思念的滋味…
《念亲恩》这首歌表达了游子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之情。身在远方的游子,无处安放的亲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见到父母的游子,用长夜漫漫的灯,孤悬夜空的月,表达对父母的深情与歉疚。充满古韵的曲调,直抒胸臆的浅白歌词,在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广西南宁三位歌手的深情演绎下,撩动心弦,打动人心。
《孤勇者》:这是全网目前参与人数最多的阿卡贝拉 交响乐少儿版《孤勇者》,由南宁市东葛路小学、逸夫小学、明秀东路小学、半岛卓立小学、澳门少儿艺术团、香港聚雅轩合唱团和“快乐童伴”国际少儿合唱团的200多名孩子共同录制完成。孩子们如同天籁的声音,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动作,坚毅执着的眼神把歌曲的意境充分表达。在南宁地标建筑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的穹顶之下,阳光洒在少年们朝气蓬勃的脸上,汗水恣意流淌,励志的心逐梦前行…
《拖尾水袖舞》:近两尺长的白色裙边和近两尺长的飘逸水袖,一个是缅甸拖尾,一个是邕剧水袖,在艳丽的叶子花中翩翩起舞,不同的文化碰撞,展现出别样的舞蹈魅力。在缅甸有种叫做拖尾的民族服饰,一块将近两尺长的这个白色的裙边,古时候它是用来遮住脚的,现在变成了一种特色,挥舞起来特别的飘逸,这与南宁邕剧里的水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缅甸的水边的拖尾舞,与邕剧的水袖舞的完美结合是中缅两国传统文化艺术和而不同的魅力所在。
今年《春天的旋律·2023》跨国春节特别节目积极融入广西和南宁元素、展示南宁风貌,让各国观众了解南宁的国际性、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和民族风情,展示南宁形象、彰显文化自信。
《春天的旋律》是跨国春晚的主题曲,由周镇作词,香港著名音乐人张家诚作曲,由中国和越南两国的对唱,16年的汗水浇灌,一批批参与者、电视人的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春天播撒的种子,开花结果,成长壮大,丰盈演进成15个国家和地区,近40家媒体和机构共同参与,联合录制的“春之交响”,成为绿城南宁的靓丽名片。
2023年,同一片蓝天下,共邀明月寄真情,山海相依,一衣带水,中国与东盟和世界各国的人文交往、文明交汇、文化交融,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春天的旋律》大合奏下,谱写了更壮丽的交响乐章。
来源:南宁新闻网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