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即将来临,“取暖神器”畅销欧洲引发广泛关注。近日,义乌市委书记王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因短期市场需求暴增盲目扩大产能,目光要放长远。
10月22日,天目新闻从义乌一家从事22年电取暖器出口贸易的企业获悉,该企业取暖电器销往欧洲东南部国家阿尔巴尼亚,今年订单同比增长300%,增幅比较大,但出口总额只是从去年的5万美金,增长到今年14多万美金。
“阿尔巴尼亚面积和人口,和我们金华市差不多,根据以往经验,很多东西一下子过去,市场就饱和了。”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朱经理告诉记者,接下来出口是否持续增加,他们正在观察市场是否可以消化已有的“取暖神器”,警惕产能过剩。
天目新闻记者从义乌商务局获悉,从调研看,今年1-8月,义乌电取暖器和电热毯这两类“取暖神器”订单增长122%,比往年确实有增加。但和上述企业一样,向欧洲出口规模达到百万元的不多,只有个位数。多数出口企业订单从两三万美金增加到七八万美金,增幅确实明显,但是体量不大。
“中国取暖器畅销欧洲,这些报道宣传出来后,很多义乌商户跟风销售此类产品。”义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近日做了相关统计,目前义乌取暖电器出口欧洲超过20万元的企业约18家,出口额超50万元的企业不到10家,出口额达100万元的只有两家企业。
据了解,“取暖神器”出口到欧洲要经过1-2个月的欧盟认证和1个多月的运输时间,时间成本较大。“这类产品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存在一定难度”,业内人士建议,尽管欧洲寒冬即将来临,要清醒看待“取暖神器”市场前景,对外贸易需长远布局,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